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905篇
  免费   9211篇
  国内免费   6387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129篇
  2022年   1369篇
  2021年   4865篇
  2020年   3316篇
  2019年   4158篇
  2018年   4182篇
  2017年   3080篇
  2016年   4375篇
  2015年   6212篇
  2014年   7335篇
  2013年   7801篇
  2012年   9125篇
  2011年   8459篇
  2010年   4921篇
  2009年   4605篇
  2008年   5328篇
  2007年   4692篇
  2006年   4085篇
  2005年   3287篇
  2004年   2759篇
  2003年   2551篇
  2002年   2133篇
  2001年   3471篇
  2000年   3209篇
  1999年   2746篇
  1998年   1193篇
  1997年   1305篇
  1996年   1148篇
  1995年   1102篇
  1994年   921篇
  1993年   774篇
  1992年   1336篇
  1991年   1072篇
  1990年   912篇
  1989年   684篇
  1988年   561篇
  1987年   435篇
  1986年   343篇
  1985年   327篇
  1984年   206篇
  1983年   179篇
  1982年   94篇
  1981年   64篇
  1980年   47篇
  1979年   48篇
  1978年   27篇
  1976年   31篇
  1973年   30篇
  1970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xynB is one of at least four genes from the cellulolytic rumen anaerobe 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 17 that encode xylanase activity. The xynB gene is predicted to encode a 781-amino acid product starting with a signal peptide, followed by an amino-terminal xylanase domain which is identical at 89% and 78% of residues, respectively, to the amino-terminal xylanase domains of the bifunctional XynD and XynA enzymes from the same organism. Two separate regions within the carboxy-terminal 537 amino acids of XynB also show close similarities with domain B of XynD. These regions show no significant homology with cellulose- or xylan-binding domains from other species, or with any other sequences, and their functions are unknown. In addition a 30 to 32-residue threonine-rich region is present in both XynD and XynB. Codon usage shows a consistent pattern of bias in the three xylanase genes from R. flavefaciens that have been sequenced.  相似文献   
982.
从北京西郊清华园附近田间豇豆上采集的豇豆单孢锈菌(Uormyces vignal Barcl)夏孢子。萌发后提取双链RNA,电泳分析可测出300—8000碱基对的三组双链RNA。从萌发的孢子中通过差迷离心提取病毒样颗粒,可获得二种类型的病毒样颗粒,一种直径为35—40nm的等轴颗粒。另一种为长短不等的棒状颗粒,用提纯物提取核酸电泳分析与直接从孢子中提取的双链RNA有相同的核酸带,从而证明这些双链RNA存在于病毒样颗粒中。  相似文献   
983.
本文报道对从国内外收集到的生于十字花科植物上的3种链格孢属真菌21个菌株进行的10种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这10种酶分别是:酯酶(EST)、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谷氨酸脱氢酶(GDH)、甘露醇脱氢酶(MADH)、乙醇脱氢酶(ADH)、黄嘌呤脱氢酶(XDH)、过氧化物岐化酶(SOD)。对同工酶酶谱资料的聚类分析,在较高的相似性水平上将21个菌株归为3大类群,每一类群所包括的菌株与形态学的鉴定结果完全一致,各菌株的归类关系与其寄主植物、地理来源无关。表明同工酶凝胶电泳在Alternaria种级分类中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可以明确地将不同菌株鉴定到种级水平。  相似文献   
984.
本文报道了海南省粉褶蕈属[Entoloma(Fr.)Kumm.]的31个种,其中17个为新记录种。并附分种检索表,表中含6个新种。 所有标本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985.
外源DNA直接导入小麦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刘根齐  林世兰 《遗传学报》1994,21(6):463-467
本研究选用两个白粒小麦品种作供体,提取其总DNA,采用花粉管直接携带法导入75(198)红粒品种受体植株。DNA导入的第一代(D1),目的性状的转化频率为1.75%和2.94%。D2代变异率显著低于D1代。对D1,D2代所得目的性状变异后代,按照常规育种程序进行D3代观察与鉴定,得到已稳定遗传的后代,从中选取保持原品种其它优良性状而籽粒为的白色的变异类型混合脱粒,获得75(198)改良新品系。  相似文献   
986.
高等植物叶绿体和线粒体免疫亲近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火箭免疫电泳分析表明:大豆叶绿体抗体与大豆线粒体有免疫交叉反应,同时大豆线粒体抗体与大豆叶绿体也有免疫交叉反应,但是大豆线粒体的抗体与鼠肝线粒体之间无免疫交叉反应。这说明高等植物线粒体对叶绿体比之对动物线粒体在免疫特性上有更大的亲近性,亦即高等植物线粒体和高等植物的叶绿体有更大的同源性。经火箭免疫电泳、交叉免疫电泳和线状免疫电泳进一步分析表明:菠菜偶联因子抗体(AbCF_1)和大豆线粒体、大豆叶绿体间,大豆线粒体抗体与CF_1和大豆叶绿体之间,以及大豆叶绿体的抗体(AbC)与CF_1和大豆线粒体间有免疫交叉反应,说明两种换能器之间有免疫亲近性,并分别与CF_1存在免疫亲近性。这揭示两种换能器免疫亲近性的表现是由于存在共同物质基础所致,这内在共同物质基础是偶联因子。这个结果有力地支持高等植物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以及发生上存在同源性的观点,在理论上也为两种换能器的起源和演化上存在同源性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987.
对外加脉冲电场处理的人红血球冷冻断裂和蚀刻的复型观察中发现在强电场(3KV/cm)作用下,细胞周围有颗粒状和纤维状结构。结合SDS电泳分析证明了它们是由于在电场作用下,红血球膜的带3蛋白和膜骨架蛋白(血影蛋白)脱出的结果。在强电场作用下,由于膜蛋白和膜骨架蛋白的脱出造成了对细胞膜的损伤,使细胞膜稳定性降低,细胞易变形和形成伪足。由于膜蛋白的脱出,多余的自由脂质进入细胞质内而形成泡状结构。外电场改变了蛋白-蛋白以及蛋白-脂分子间的作用可能是电穿孔的主要机理。本文还对当前公认的冷冻断裂中所观察到的膜中间颗粒的来源提出了疑问,并提出了它们还可能与冰晶有关。而冰晶的形成又与膜的亲水与疏水性有关。  相似文献   
988.
中国龙葵复合种细胞学分析和地理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杨永年  张海洋 《植物研究》1994,14(2):208-213
本文根据15省30余个县的实地考察,和对采自25省的66份中国龙葵种籽进行种植观察,并与国外的有关研究资料对比分析,在国内首次提出;(1)中国龙葵复合种的四个种,从低纬度到高纬度(18.6-53.5°N),分别属于二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种;(2)从中国南方到北方,自然形成了二倍体,六倍体与二倍体交叉,六倍体与四倍体交叉三个地理分布区。  相似文献   
989.
利用枯草杆菌的分泌系统构建分泌型表达载体表达和分泌外源基因产物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我们用鸟枪法克隆了枯草杆菌染色体的启动子和信号肽序列,将克隆的序列连接到能在枯草杆菌中复制的质粒pUB18上,获得分泌型表达载体pUS186。为了测试构建的载体pUS186的功能,将地衣杆菌α-淀粉酶基因的缺失了启动子和信号肽序列的片段重组进该质粒,经过Bal31酶切,T4DNA聚合酶补齐等处理,获得pUSA186Ⅱ及pUSA186Ⅰ系列质粒,将这些重组质粒转化枯草杆菌QB1130(amy-)后都能向胞外分泌淀粉酶,酶活测定结果表明,基因表达水平比用原有的启动子高1-2倍,蛋白质分泌率在84-96%之间。  相似文献   
990.
利用染色体配对分析和酯酶及种子醇溶蛋白电泳分析研究了我国育成的11个八倍体小偃麦,结果表明:(a)来源于小麦和中间偃麦草杂交后代的6个部分双二倍体中,中1和中2的偃麦草染色体组不同于中3、中4、中5和小偃78829的偃麦草染色体组;(b)来源于小麦和长穗偃麦草杂交后代的5个部分双二倍体中,小偃784的偃麦草染色体组不同于小偃693和小偃7631中的偃麦草染色体组,表明在长穗偃麦草中有两个互不相同又不同于小麦的染色体组E和F,而小偃7430和小偃68中的偃麦草染色体组很可能是E和F染色体组的重组体;(c)小偃784中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组和中5及小偃78829中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基本相同,而中2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不同于小偃693和小偃7631中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组F,这意味着在长穗偃麦草和中间偃麦草中可能只有一个共同的染色体组E。部分双二倍体中酯酶及醇溶蛋白偃麦草染色体特征带的存在和发现,为这些染色体或其片段导入小麦后的鉴定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